(抗击新冠肺炎)医学专家谈血清治疗:抗体复杂 需认清利弊
中新社北京2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近日有专家、医生和团体呼吁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利用恢复期血浆中的抗体对重症患者进行血清治疗。对此,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系常务副主任黄波教授14日通过网络详细科普血清治疗,强调要认清抗体的利弊,“对于抗体的复杂性,甚至对疾病加重的一面,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认识”。
抗体发挥作用有两类途径
黄波介绍说,非中和性抗体与病毒结合,介导免疫细胞吞噬,这种免疫细胞主要就是巨噬细胞(人体内专职的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将病毒吞入后,病毒颗粒被包裹在内吞体里面,随后消灭病毒。但在免疫系统进化出这样一种抗病毒机制的同时,病毒也在进化,利用一切手段逃过吞噬杀伤,并借助表面抗体,将免疫细胞转变为病毒的中间体,以逃逸免疫杀伤。
机体清除病毒最终依靠T细胞
或释放超量促炎因子致肺组织损伤
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可控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既要冷静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也要防止夸大疫情的负面影响。稳定预期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团结奋战的努力,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中国经济稳步前行。
他说,从SARS期间直接收集痊愈患者的血清治疗重症患者的实践,直接折射出抗体对于治疗此类感染疾病的重要性。诚然,抗体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黄波认为,中和抗体是御病毒于细胞之外,对于已进入细胞内的病毒无能为力,同时,中和抗体也只能阻止大部分病毒入侵细胞,仍会有小部分病毒进入细胞内。“对于躲藏在细胞内的病毒,其最终的杀灭依赖于人体内的T细胞”。
需要看到的是,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基本面没有变。今年,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已开始施行。我国防控疫情的努力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海外舆论纷纷点赞中国抗击疫情举措有力。世界卫生组织日前表示,不建议对中国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和逐步减弱,外贸、外资有望继续保持稳定。
他提醒,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病毒颗粒感染机体后,体内可产生针对病毒蛋白质的多种不同的抗体,但大多数抗体其实没有抗病毒的作用,只有识别病毒颗粒表面蛋白质的抗体,才可能有抗病毒作用。
黄波表示,深入研究、认识新冠肺炎抗体,对于疫苗研发也有重要指导意义,因为接种疫苗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抗体,将疫苗接种机体,产生抗体很容易,但要产生这种保护性中和抗体却很难,这也给疫苗研发带来巨大挑战。(完)
综上所述,抗体发挥作用的途径分为两类:中和性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御敌于国门外);非中和性抗体与病毒结合,介导免疫细胞吞噬、清除病毒(杀敌于国门内)。
稳投资,对减轻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尤为重要。当前形势下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将中央预算内投资优先向疫情重灾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隔离设施等传染病防治急需的项目倾斜。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要确保计划中的投资项目顺利开工,积极推进在建项目。还要聚焦攻克脱贫攻坚战最后堡垒,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民生领域的投资。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关注疫情在短期内对就业带来的冲击,特别是对餐饮、零售、文旅等吸纳了大量就业的第三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出台专项补贴、税费减免、社保延交返还等援企稳岗政策,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目前,多地多部门纷纷出台政策,在金融、用工等方面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进行支持,这些政策措施雪中送炭,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
病毒在肺上皮细胞内,会将病毒蛋白的信息表达在被感染的细胞表面,而T细胞则能够识别被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信息,从而对被感染的细胞发动攻击,并将其杀灭。因此,中和抗体能很好地扫除障碍,让T细胞发挥最后的“临门一脚”。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是我们持之以恒的目标。当前形势下,稳金融更有重要意义。日前,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了充足流动性,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这既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缓解企业的财务压力,支持实体经济,又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经济日报 本报评论员
“然而,只要机体产生出抗体,就能控制住病毒,这种想法可能仅仅是一种错觉,真实情况远非如此,有些抗体甚至可以促进新冠肺炎发展。”黄波指出,一个事实是,许多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体内先前抗体已产生,为什么这些抗体不能控制住病毒?这是由于抗体的复杂性所导致。
黄波指出,在病毒感染早期阶段,巨噬细胞各方面功能完好,吞噬抗体介导的病毒,即便有部分病毒逃逸,巨噬细胞也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增;在病毒感染中后期,巨噬细胞的功能出现变化,病毒则利用可乘之机,一方面逃逸至胞浆,一方面大量扩增,而大量扩增的病毒数量,反过来迫使巨噬细胞被强烈激活,进而释放超量的促炎因子,造成肺组织损伤。
针对spike蛋白的抗体,结合病毒颗粒表面的spike蛋白,阻断spike蛋白与ACE2的结合,这也就阻断了病毒进入细胞。这种针对spike蛋白的抗体就是中和性抗体,其通过阻止病毒入侵细胞而发挥保护作用,是抗体发挥抗病毒效应的主要力量。
黄波科普称,冠状病毒颗粒致病是通过病毒颗粒表面spike蛋白(钉子蛋白)与肺部上皮细胞表面的一种称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蛋白质结合,ACE2随后发生形状结构的变化,导致病毒进入细胞内,并利用细胞自身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新的病毒颗粒,这些新的病毒颗粒释放到细胞外,利用同样方式感染周围正常的细胞。
新冠病毒对肺部细胞的损伤,一般不会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非特异性的免疫细胞过度激活,释放出大量促炎因子,形成学名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细胞因子风暴。
针对冠状病毒表面还有包膜蛋白及膜蛋白的非中和性抗体,其与病毒表面相应蛋白结合后,即便不影响spike蛋白介导病毒进入肺上皮细胞,却可以介导机体免疫细胞对病毒颗粒的吞噬,从而大大促进吞噬细胞对病毒颗粒的吞噬,使被吞噬的病毒在吞噬细胞内被分解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