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陆军秉承“为侨服务”初心提升对外传播影响力

中新社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冉文娟)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颁奖典礼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新闻社将秉承“为侨服务”初心,继续发挥“侨”的特色和优势,提升对外传播的公信力、影响力和美誉度。

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27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创新团队奖1项,二等奖115项),占授奖总数146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12项,创新团队奖1项,二等奖131项)的87.0%。其中,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88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创新团队奖1项,二等奖79项),占授奖总数的60.3%。

高校作为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得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8项,占授奖总数47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6项)的83.0%。

陈陆军最后表示,本世纪20年代已经拉开序幕,中国的发展需要汇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中国新闻社将继续发挥“侨”的特色和优势,提升对外传播的公信力、影响力和美誉度,与全球华侨华人携手奋进。

(责编:孙竞、熊旭)

陈陆军回顾了2019年华侨华人社会概况,并表示:“这一年,华侨华人在海外创造了成就和荣耀,也经历了风雨和磨难,更迎来了成长和希望,无论身处世界何地,他们都通过自身的打拼,努力树立并维护和睦相融、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海外侨胞形象。”

陈陆军介绍,中国新闻社自2001年启动华侨华人十大新闻评选以来,历经十余年,已在海内外侨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2017年,在年度新闻评选的基础上,中国新闻社又联合全球多家华文媒体组织年度人物评选,并已连续两年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颁奖仪式。如今,“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已成为全景式回顾展示华侨华人社会年度重大新闻和杰出人物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颁奖典礼现场,“2019全球华侨华人十大新闻”揭晓。陈永栽、方李邦琴、丘成桐、贝聿铭、谷建芬、王文教、伍淑清、林书豪、林海岩、华星艺术团获“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称号,南洋华侨机工获特别致敬。(完)

高校创新成果不仅有“数量”,更有“质量”。高校在高等级奖项中的表现更加亮眼。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总共授奖1项,授予南开大学“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一等奖总共授奖1项,授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杂机场高精度飞行校验技术及装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特等奖总共授奖2项,其中1项授予上海交通大学“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创新团队奖总共授奖1项,授予大连理工大学高性能精密制造创新团队;一等奖一共授奖12项,其中7项分别授予东北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牵头完成的项目。

陈陆军说,作为以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等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通讯社,中国新闻社一直高度重视侨务报道,从建社之初将侨务政策、侨乡发展作为报道重点,到改革开放后大量报道侨务工作新动态;从进入新世纪加强海外分社建设,到全媒体时代着力发展网络新媒体平台,推进媒体融合,中国新闻社始终坚持将涉侨资讯作为新闻业务的重点,并且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印记。

其中,高校作为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得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1项,占授奖项目总数4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的69.6%。

高校在全国授奖项目中连年保持高比例,充分体现了高校在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创新中重要的地位,充分展示了高校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体现了高校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核心技术攻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2020年1月8日下午,“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举行,图为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上台致辞。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